价值观体系

发表日期:2011/3/10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2346
 

一、价值观综述

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在整个理念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首先出突出价值观体系。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在教育的范围内谈价值观,就是我们对于教育的判断、评价以及自身的行为取向、态度和目标追求。学校如果树不起明确的主题价值观,形不成有效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约束,那么教职员工就可能缺乏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价值判断和追求,可能就没有对精神家园和教师职业操守的守护;就有可能造成价值判断的异化,并导致教育责任、教育情感和教育激情的消弭。教育工作者,教师,如果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一切管理将无能为力,因为教育和教学工作是富有创造性、富有弹性、不容易量化和物化的创造性的工作,也是具有主观性特点的工作。教育的理想支撑,教育的情感支撑,教育的责任支撑,教育的崇高感,靠改革解决不了,要靠文化建设。

价值观的实质是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导向、价值评判、价值约束。首先,价值观会形成一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形成价值自律,从而主宰行为准则。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追求都是价值观的自律性表现。先有正确的判断,然后有取舍和向往,再然后才可能产生价值追求。其次,价值观的存在会在一定氛围中自发地产生价值他律,这种他律会对自律产生约束。价值导向、价值评判、价值约束都是价值观的他律性表现。再次,价值观的存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公共价值评判,公共价值评判具有巨大的力量,它对于价值自律和价值他律都具有约束力。从严格意义上看,公共价值评判也属于价值他律,但是这种价值他律不像一般的价值他律那样随意、不确定、无规则,它不受个别人的价值评判准则所左右,而是遵从一定的规则和规律,通过一种“文化场”而发挥作用。

价值自律、价值他律和公共价值评判,共同形成一种无形的、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好左右的、影响持久而深远的“文化场”。这种“文化场”具有强大的磁性,不过它排斥“异性”,吸引和兼容“同性”,甚至决定“磁力”的方向,这就形成了“文化力”。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它主要的不是表现在制度上,不是通过考核、管理、强制体现出来,而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这种“文化场”发挥作用。
 
学校的价值观体现在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构成价值体系,如人才观、管理观、绩效观、发展观,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等。 

1. 管理观:管理更多地体现为沟通与理解、支持与服务、宽容与激励

2. 服务观:教育应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 绩效观:奖励绩效,不奖励关系;讲贡献不论资格;讲实力、重实效

4. “教育经营”观: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育可以由个人投资,但是不属于个人所有;本质上教育是为公的

5. 继承发展观:教育是继承多于创新,办学是发展大于继承

6. 以人为本观(育人观):关爱生命,关注情感,尊重个性,促进发展

7. 人才观:不拘一格用人才;用人所长;多元兼容;承认个性,鼓励创新

8. 设备投资观:务实、简约、绿色、共享;硬件“软化”、软件“硬化”

9. 学校文化观: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
 
【版权所有。高焕祥:《日新其德——揭阳华侨高级中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27.4万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