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与文化弘扬相得益彰

发表日期:2012/1/4 8:42:14    出处:    作者:     点击:409

  尹后庆

  ●教育要依托学校,通过课程、教材、教学等多个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与渗透,更好地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教育发展始终离不开一个基因,这个基因就是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要善于借鉴和利用这些文化传统资源。

  近年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以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四个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还积极开展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教学内容的试点,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京剧之美,以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这些方式,将文化与教育不断融合在一起。

  实际上,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来就是相得益彰的,本质上都是推动人的发展。一方面,教育是文化创承与创新的重要方式,教育可以传播和更新文化,可以净化和升华文化;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素材和内在动力,离开了文化的根基,教育发展将如无源之水。文化与教育具有交互价值,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实现教育与文化共同大繁荣、大发展。

  教育要依托学校,通过课程、教材、教学等多个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与渗透,更好地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是可以利用基础性课程进行渗透。通过课程与教材渗透的形式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是当前我们采用的主要手段。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利用基础性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文化传统教育,将一些优秀的、传统的、经典的民歌民乐、民舞、戏曲、剪纸、国画等内容编入了音乐、美术和艺术教材,作为基础性课程内容。

  二是可以开设民族文化教育专门课程。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实现中华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是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目前,很多地方的政府和学校等结合民族文化教育开展了大量工作。以上海为例,目前已编写了一批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教材供学校和学生选用,如《中华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学习》、《高中文化读本——走近经典》系列等。

  三是可以结合节日与活动开展文化专题教育。传统节日以及重大活动等都是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有利时机和典型素材。例如,结合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上海市中小学全面开展世博主题教育,各中小学校整体规划与世博会相关的各项教育活动,将其作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

  当然,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教育发展始终离不开一个基因,这个基因就是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要善于借鉴和利用这些文化传统资源。

  首先,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推进教育均衡和公平的文化基础。儒家民本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为本,而教育事业发展和受教育权益的保障是体现民本文化的重要方面。当前,国家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实施多项惠民举措,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正是对民本思想的生动实践。

  其次,与时俱进的文化传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教育能否与时俱进,首先要看课程改革,因为课程涉及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领域。面临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必须果断推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深化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方式的改革,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再其次,将效法自然规律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思想,通俗地讲,就是做事的方法要顺应自然客观存在的规律。当前,基础教育正在从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都要遵循这两条自然规律。

  最后,要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加强教师队伍文化素养。尊师重教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当今的教育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国制定了教师法,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教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成就感,就是对尊师重教传统的进一步弘扬。

《中国教育报》2009727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