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之光在语文课堂中闪耀

发表日期:2011/3/18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679
 

陈惜雄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老师叫(教)苦连天,学生泪()流满面。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想原因之一是教学手段的单调,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要善于充当课堂艺术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点燃学生飞扬的激情,让音乐之光闪耀于语文课堂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出路。 

一、课前适当播放音乐,可以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们知道,每首歌都有一个过门、前奏,其作用就是为整首歌奠定一种情感基调,人们听完一首歌的过门、前奏后一般就能很快进入它的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其实课堂亦然。导入新课的音乐就是要给学生渲染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自然而迅速地进入亢奋状态,然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我在复习对联时,一开始投放了一副春联的幻灯片,同时播放一段平日里经常听到的轻快愉悦的音乐,让同学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实践证明,音乐的引入为那节公开课的顺利进行立下了汗马功劳,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求知欲望得以激发,如此一来,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轻松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上《鸿门宴》时,我先播放了古乐曲《十面埋伏》。此曲节奏紧张,扣人心弦,能让人体会到杀声四起,危机四伏的战争场面。接着教师在一边旁白:为何刘邦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项羽在酒兴大发之际还能心慈手软?这样使学生带着种种忧虑和急切的心情,很快进入了鸿门宴上那紧张激烈的斗争氛围中,感情的潮水随着乐声来回激荡,思想的火花也会在语文课堂的上空闪闪发亮。

在学习诗词时,我用同样的方法将《明月几时有》、《虞美人》、《梅花三弄》等等名曲引入课堂,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见,如果教师能巧借音乐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良好气氛,那么语文的学习将会变得轻松,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合理运用音乐,有助于引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加强情感角色体验

苏格拉底说过:“当一个人愿意聆听音乐时,当音乐柔和甜美和忧郁的气氛通过他的耳朵进入他的灵魂时……他的全部生命就沉浸在歌声的颤动和欢快之中。”大家知道,琵琶女的一首琵琶曲曾使白居易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那动人的情景之中,以至于泪湿青衫,不能自拔。这足以说明音乐对意境的渲染和情感的点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上要是能结合作品特点,利用音乐渲染各种气氛,就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鲁迅的《祝福》写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其中儿子被狼叼走的情节更是雪上加霜,加速了她的灭亡。在教这段内容时,我适时插入《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深沉而又富含感情的歌声撩拨同学们的心弦,带领他们走进作品的情景之中,深刻体会主人公的失子之痛,使他们感情的潮水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大大加强同学们的角色体验和对文章内容主题的把握。在诗词及散文的教学中,音乐的作用更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因为这些文体教学的关键就是对作品基调和意境的把握。此时如能恰当运用音乐,渲染浓厚的气氛,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使之融入意境之中。比如教《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我反复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曲子表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憎恨,与《孔雀东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悠长,或强烈或轻柔,高低起伏变化不一,与诗歌故事情节的发展几乎一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随着曲调而跌宕起伏。特别在讲到长诗的结尾部分时,长笛的华彩旋律,结合着竖琴的演奏,把音乐带入了神仙般美妙的境界。再加上在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重新奏出了爱情主题,表现了人民的愿望———梁祝双双化成彩蝶,翩翩起舞,人们歌颂着他们忠贞的爱情,憧憬着自由美好的生活。由此,师生们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又从梁山伯与祝英台联想到课文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这时,学生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鸳鸯相向鸣、彩蝶恋花舞的美好景象,此时的他们,已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意境里,沐浴在情感的海洋中。

教优美散文《荷塘月色》时,我用到《二泉映月》;在学习山水小品佳作《赤壁赋》时,我反复播放古乐曲《渔舟唱晚》;教学文言文《三峡》时,则配上古筝曲《高山流水》……

音乐犹如山涧之涓涓细流,以汩汩之声吸引游者一样,能使学生乐而忘返,学而不厌。音乐,让学生学得愉快;音乐,使老师教得轻松;音乐,将语文变得可爱。

三、恰当运用音乐,能加强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语文的功能不仅在于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大家知道,语文课本几乎涵盖美的内容:优美的散文、迷人的小说、凝练的诗词、动人的故事……教师应该把各种美传递给学生,实现美感渗透和德育转化。我认为,除了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外,有选择地及时用音乐进行美的熏陶,也显得格外重要。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音乐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完美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点燃音乐火花来加强学生的审美、道德教育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当然,这活动需要师生长期实践并形成习惯,更需要语老师付出很多很多。先是根据学生的欣赏能力选择好与文章基调相吻合的音乐材料,然后通过引入、朗诵、启发等方式激活同学潜意识里的元素,使其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既定学习目标。

在学习对联时,我安排一个环节:先准备了一些练习,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抢答,看看谁是王者。在明确要求后,随即播放一段音乐《西班牙斗牛曲》,激烈紧张的节奏再现斗牛场上那种悲壮美,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欲望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他们热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踊跃发言,迸射出潜藏已久的情感。此插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学习中得到美的教育。这节课的最后,我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揭阳贯彻十七大精神扬帆搏浪,下联:侨中秉承五十年文化振翅冲天)的上联,要求同学们结合我校情况对出下联,同学们讨论之后,用集体智慧给出了较好的答案,然后我抓住时机亮出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并播放音乐《飞得更高》,随着悠扬激越的乐声,我用一段旁白进行小结:同学们,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自己的母校,要用最优异的表现来报答她,希望在座的每个人都和母校一起“飞得更高”!这节课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既让同学们感受到对联之美、音乐之美,又恰到好处地进行心灵美的渗透,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音乐之于语文课堂,正如香茗之于日常生活,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善于运用,让一支支优美的歌曲走进语文课堂,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音乐唱响语文课堂吧!它能让学生的兴趣提高,让学生的情感迸发,让学生的思想飞翔,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