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新思路

发表日期:2011/3/18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872
 

郭展鹏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物理德育即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有关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学,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介绍我国古今物理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史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如在讲力的定义时,可以介绍《墨经》中力比较科学的定义:“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在讲惯性时,可介绍齐人著的《考工记》中对惯性的记述:“马力既竭,车辕犹能一取焉。”;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苟子·宥坐》)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在讲万有引力应用时,介绍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也还存在一些羞距,例如,近代史中记载着帝国主义利用祖先的火药技术,制成大炮轰开祖国的大门,侵略者利用先辈首创的造纸、印刷术,铭刻践踏祖国国土的条文,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

二、坚持辩证唯物论主义,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特殊的密切关系,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概念、定理、定律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明概念、规律。结合物理学特点,进行物质第一性、物质的运动性和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我们就可以把"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这一哲学观点渗透进去;在“欧姆定律”的教学时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在“电磁场电磁波”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手机的普遍使用,给人们的通信联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但由于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在“摩擦”的教学时,让学生明白摩擦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三、开展物理实践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现念、道德品质,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如在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紧接着为学生分析在自由泳中下肢是怎样获得推进力、拔河比赛获胜的原因与火箭能在真空中飞行的原因等,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如学完动量定理后,让学生参观建筑工地的打桩机。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介绍科学发展艰难历程,培养学生拼搏意志

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为研制放射性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平民法拉第";邓稼先回国从事国防科研,为了保密的需要,几十年“消声匿迹”,虽然他的贡献极大,但以前却很少有人知道;焦尔前后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证实“热质”并不存在,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从而导致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根据盖革和马斯登观察到的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整整经过三星期聚精会神的研究、思索,才设想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经过二年多反复实验滇密计算才正式移出……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怕权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有力地说明:“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攻城莫畏艰,攻书莫畏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展望物理学新发展,培养学生勇攀高峰精神

在讲力的概念、种类及受力分析时,简介已经发现宇宙有四种相互作用,并提出存在第五种相互作用的假说;在讲摩擦力时,向学生介绍处于试验阶段的磁悬浮列车;在纪念爱因斯坦,讲到电阻时,向学生介绍超导体的研究及应用;在讲磁极时,简介寻求磁单极的工作。讲热核反应时,简介等离子体的研究;讲到层子、胶子时,简介它们的“禁闭”问题,等等。这些东西,虽眼下根本涉猎不了,但青年学生有着远大的未来,是种子萌发、成才的沃野。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爱因斯坦在十六岁时就开始思考坐在光一样快的车上看周围世界将怎样?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爱因斯坦,直到二十五岁时他才发表了举世闻名狭义相对论;
 
此外,在实验教学、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甚至是学习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德育。如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还有我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教学态度、对待事业的感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积极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和责任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