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当有书卷气

发表日期:2011/3/18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588
 

在如今,因为高考指挥棒,语文教师远离了文化阅读,而且,把教学中的阅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讲解,肢解了审美意味的层次分析。阅读变成了应试的技巧训练,经典名著的阅读变得无足轻重,经典名著中体现的文化精神和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的思想芳醇,正在一步步远离我们文化阅读的视野。

教师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正成为阻挡教师前进步伐的绊脚石。因为缺少阅读,越来越多的语老师匠气十足,缺少书卷气,胸中少有沟壑。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因此,语老师当养书卷之气。作文语文教师,对学生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而缺少文化的传承,灵魂的引领,那绝不是一个好的语老师。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阅读是一种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笛卡尔说:“阅读所有好书好比同历代最出色的人交谈。”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面对文本所存在的时空差异,从而导致代代读书人对原作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过程,其乐无穷。

从本质上讲,阅读是一种文化火种的传递,是一种民族信念的潜移默化,是一种美学理念的涵泳养成。阅读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精炼的语言背后,潜藏的是睿智的心神;不论无意中的妙句还是有意的留白,均透露出无尽的韵思。读一篇文章,就是走进一个时代,走进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读庄子,是领悟“大道无形”、“遗世独立”的无穷智慧;读苏轼,是领悟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一切精奥的思想都蕴含于语言之中。先贤留下的文字是一盏盏美妙的明灯,温暖着一代代后来者的眼睛。

阅读也能使老师站在历史的高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特别是宏观阅读,能使老师把一件历史事件或者述说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去解读,超越了纯文本的字词、结构的解读方式,能够从大的历史场景里、大的系统中体会一种宏大而深刻的历史沧桑之美,一种俯视全局居高临下的整体之美,一种能够入乎其中有能跳出其外的睿智与感悟。这种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使人沉浸在书香墨韵之中而其乐陶陶。

阅读能使语老师摆脱平庸,心灵高贵。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这就是平庸的苍白与肤浅。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何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我们从名人传记中可以读到奋斗的精神,可以读到雄视天下的胸怀与气度,与智者对话,你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崇高;从充溢着古典情韵的诗句,你可以遥想个人的悲欢和时代的兴衰。阅读不仅使人获得各方面知识,得到各种信息,开阔视野与活跃思维,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在一种宁静中、一种美的享受中得到修养的熏陶、灵魂的净化。

阅读能使语老师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他们视野开阔,兴趣广泛。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的老师不阅读,不学习,不充电,那么,思想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学生的“代沟”就会愈拉愈大;如果我们的文学素养跟不上时代步伐,就无法做到“学高为师”。现在正倡导研究性学习,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尚且不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阅读,他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立体型、多元型的人才,教师如果不多读书,怎么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语文教师就要以自己的气质、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自己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

因此,语老师应该要求自己做一个“五一居士”:有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一颗永远敏感而诗意的心。而“五一居士”最关键的是“有一肚子名篇佳作”,这个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无从谈起。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胸中有翰墨,气质自高华,从而使自己站在一个制高点上,高屋建瓴,用多元的解读代替照本宣科,以生动代替枯燥,以举重若轻的文化解读代替举轻若重的应试解读,以诗意代替刻板,以渊博代替贫乏。倘能如此,善莫大焉;倘能如此,必成“大师”。    (为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