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Education ideas

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之六(02

发表日期:2011/1/22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845
 

二、民主教育思想

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陶行知留洋归国,受民主思想影响,加上他的人格品质和理想追求,一生倡导民主教育,号召学生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民族的主人;毕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教育民主,并且藐视强权,心系民众。这种思想,在他的报告和文章中时有体现。

三、科学教育思想

陶行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倡导科学教育,30年代提倡“科学下嫁”,40年代创办育才学校。他认为:“就一个国家而言,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自然科学是唯一的桥梁。”他立志为新中国培养科学人才,以普及科学,创造富裕、文明的社会。陶行知从事科学教育数十年,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亦即科学精神。在陶行知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些科学精神:科学兴国思想,实证精神,勇于批判精神,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精神,创造精神等。

科学兴国思想

“要救中华民族,必须民族具备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关于科学教育》)

“守旧的头脑,是一切进步的大障碍。……黑漆一团的头脑要用科学之光来轰动他,叫他起一种变化,向进步方向去思想。”(《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要想创造科学的中国,必须培养科学人才的幼苗,才能达到目的。”(《要加强自然科学组》)

“从农业文明渡到工业文明,自然科学是唯一的桥梁。小学教师必须拿着科学的火把引导儿童过渡。不懂科学的人,不久便不能做教师了。”(《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

“我们在教育线上若无求知欲,便依然不会运用科学结果以增进人生的幸福。我们在创造线上若无发明欲,便依然不会探入未知之境界,以开发科学之泉源。”(《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

陶行之在其《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终》、《我们的信条》、《全民教育》、《师范生应有之观念》、《小朋友的鸡——给徐君企周的一封信》、《思想的母亲》、《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育才十字诀》、《每天四问》、《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学做一个人》等著述中,都重点谈到科学教育的问题。

实证精神

实证或实验方法是近代科学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基本的科学方法,能够促进科学技术进步。陶行知考察了近百年世界范围科学发展的状况,随即指出:“试验之精神,近世一切发明所由来也”。人们自从掌握了科学实验之方法,“思想日精,发明日盛”。

陶行知在近代中国率先把科学实验方法引进教育领域,使中国科学教育有了一种全新的概念。

陶行知认为,只有倡导求实精神,以实验为主,改变思想方法,“则施之教育而教育新,施之万事而万事新”。近代实验方法从西方传入中国,陶行知主张学习西方,指出:“西洋教育最好的是研究所,在研究过程中,师生一齐动手、动脑,共同切磋便是“做”,“愈研究愈进步便是学”,学生受老师的影响而进步便是“教”,它的办法的确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大力提倡以“做”为中心的生活教育,即提倡实证精神。

他先后在南京晓庄师范、上海“自然学园”、重庆育才学校等地从事科学教育,强调“科学实验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读科学书籍,听科学讲演,而不亲手去做实验。便是洋八股而非真科学”。把实证精神贯彻于实际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勇于批判精神

陶行知在倡导科学教育时,以大无畏批判精神,把批判矛头直指中国旧式教育禁区。他着重批判了王阳明“格物致知”和朱熹“即物穷理”的思想方法,列举弗兰克林、伽利略的实验和发明,反驳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结论。他激烈地抨击旧教育“沿袭陈法”。“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有例可援,虽害不问,无例可援,虽善不行”,泥古守旧,鲜有创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旧式教育教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种状况函待改变。

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精神

陶行知主张: “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明出来”。他以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鞭策自己,在教育领域进行了既广泛又深人的探索。其广泛性在于,他先后从事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几乎触及到当时教育改革所能达到的各个方面。其深入性在于,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溶中西于一炉,经教育实践的冶炼、提取而生华自成体系,其精华就是生活教育。

他主张学问上不唯书,只求真。以“科学精神在事上去求学问”, 教师“要负学问的责任。做学问最忌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之言自封”,“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分析,会通,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

创造精神(另见“创造教育思想”)

(景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