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Education ideas

苏格拉底及其思想

发表日期:2011/1/21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8328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常在街头与青年们讨论政治、伦理、艺术和社会问题,被认为是第一个当公众教师的雅典人。

        苏格拉底曾3次奉命从军参战,在战场上,他英勇无畏,视死如归;苏格拉底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不由于怕死而违心地服从任何权威,即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我试图说服你们每个人不要更多考虑实际利益,而要更多关心心灵的安宁和道德的完善,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和其他公众利益。” 苏格拉底以哲学家的深思和敏锐的目光看到了雅典繁荣景象背后潜伏的深刻危机。他决心抛弃一切个人的天伦之乐和物质享受,担负起教育公众的重任。大约从30岁开始,他为此艰苦奋斗了40年。(《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第65、72页)。最终他以不敬神和腐蚀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极刑,饮鸩而死。在行刑日,苏格拉底在狱中照常和陪伴他的朋友和门人畅谈灵魂不朽(达维特所作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所展示的就是这一情节)。

        他自己没有著作,但是通过柏拉图和色诺芬(Xenophon)的著作,可以了解他一生的活动和栩栩如生的风貌。黑格尔评价苏格拉底“不仅是哲学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古代哲学中最饶有趣味的人物——,而且是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人物”(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二卷,贺麟、王太庆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9页。)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 “苏格拉底方法”。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 (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苏格拉底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景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