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Education ideas

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发表日期:2011/1/21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780

                                     
孔丘(前551-前479)
       
        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西周“学在官府”,主要招收贵族子弟。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提出“有教无类”,广招门徒,不分贵贱贤愚,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二、教育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孜孜以求,修身励志,研学布道。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孔子常和学生们“言志”,通过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示意学生朝着“仁”道的方向去修养去提高。他教育学生“志于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孔子认为要实现人格理想,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养:
 
        克已内省
        在人际关系上, 孔子主张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已”,也就是遇事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俱”?自己的行为都合乎道德规范,自我反省,问心无愧,那就会心安理得,还会有什么忧俱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
 
        改过迁善
        在对待过失方面, 孔子强调改过,他把道德修养过程也看作是改过迁善的过程。孔子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小人之过也必文”,他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容许别人犯错误,对别人过去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孔子提出: “既往不咎”。
        孔子要人知过、改过的思想,涉及人犯错误的必然性以及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的问题,还涉及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的问题,这些思想与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身体力行
        孔子提倡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他认为言而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人,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既重视立志,又强调持之以恒,既提倡克己内省,又主张迁善改过、身体力行。
 
        三、教学内容       
        根据《论语》,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一曰:“子以四教:文、行 、 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 《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总之,可以说孔子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养等三个部分。道德和道德教育为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四、孔子的教学特点        
        1. 因材施教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2.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3. 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五、树立教师的典范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六个方面的典范: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孔子以毕生教育实践,不遗余力地履行自己崇高的人格理想,堪为万代师表。
        总之,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景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