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母拒鱼”说开去

发表日期:2011/1/27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685
 

陶母拒鱼说开去

沈 峰

[]

夜读《世说新语》,一则陶母拒鱼的小故事让人深受教育。故事讲晋国时的征西大将军陶侃在青年时代做过管理渔场的小官,一天他用瓦坛子装满干鱼,派人送到家里孝敬母亲。陶母打开坛子,看到是一坛干鱼,就把坛子封好,交还给送鱼的人,同时写了一封信批评陶侃说:你在当官,把公家的东西送来给我,这不仅对我没有好处,更增加了我的忧虑。

[评]

陶母拒鱼的典故为我们提供了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和教育亲属的范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社会中一些人当了官后利欲熏心,索拿卡要,中饱私囊。这些腐败分子的亲属大多明知其行为不检,但面对金钱的诱惑,大多只是嘱咐小心点,而不是诚心规劝;更有甚者,有的腐败分子东窗事发后,其亲属或帮其隐匿罪证,或做伪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逃脱法律制裁。

由此可见,腐败分子的产生固然与其理想、信念的变异及难以抗拒纸醉金迷的诱惑有关,但不容否认,一些腐败官员也正是在亲属的放任或怂恿下,才更加贪婪。有不少案件,一旦东窗事发,不是夫妻同下狱,就是父子一起入牢房,这方面的前车之鉴举不胜举。

俗话说:灯不拨不明,人不劝不善。作为领导干部的亲属都应像陶母拒鱼那样,经常给为官的丈夫、妻子、儿女提个醒,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都应当把掌权干什么,有权怎么用这个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搞清楚,不能令智昏,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如今,有些地方在加强廉政建设中,纪检部门与一些主要领导干部的亲属签定廉政协议书,这是令人思索的。我以为陶母拒鱼的典故,现今看来仍有值得让人们思考的一面,对反腐倡廉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教育报》200313日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