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与宽容

发表日期:2011/1/27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696
 

老师,请耐心些

--------谈耐心与宽容

 ■/屠红良

原文登载于上海《文汇报》2003/2/24第九版“教育家”专刊

前不久,笔者在某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写作课上,老师布置了题目为《梦》的说话作文,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说完,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哄笑起来……转眼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男孩已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省高检院工作。他在给当年的语文教师的一封信中,把那没有说完的说话作文写给老师: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夏的鲜花盗去/装扮春天的风流/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手。

多么奇特的想象呀!在孩子童话般的意象中,老鼠也可以是代表真善美的英雄。面对这封来信,这位语文教师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当时的我能多一点耐心,就不会打破这个孩子美丽的梦。

我相信这不只是一个故事,因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也和那位语文老师一样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也许他们是出于善良的愿望和负责的态度,当学生的思维稍一偏离正轨,便忧心忡忡地厉声喝住,强行用成人的习惯思维去匡正;学生的回答稍有小错,就急不可耐地将标准答案和盘托出。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因怕犯错误而回避错误,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思考,更不要奢谈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了。此时再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他们张扬个性、放飞思维,恐怕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了。

一位日本教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他发现有个孩子画了个方苹果,就蹲下身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孩子回答说:我看见爸爸买回家的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就不会滚下来了。老师立即鼓励他: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而那位日本教师却耐着性子循循善诱,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孩子的言行或想法难免超出常规,作为教师,当面对孩子幼稚的想法、离谱的思维时,要做的不是急于判断对与错,而应耐心、再耐心地倾听,这样,创新的种子才可能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