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
我心中的教育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 谢伟斌
今年假期在上海聆听了周老师题为“用心书写学生的未来”的讲座,感触颇深。周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四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实践,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德育个案,在近半个世纪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他始终用博大的爱心诠释着“用心做事,身正垂范”的师德精神,从点滴的教育中透露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人深受震撼。假期结束前再一次聆听了周老师的讲座,并且有机会跟周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更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教育应该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教育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当今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面对各种文化的碰撞,面对各种新生事物的挑战,社会、家长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能仅仅是关心自己教了几个大学生,而是要从深层次考虑自己的使命,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肩负的责任,把培养国家有用之才摆在首位,这才是教师首先具备的责任。
怎样去做到这一点呢?面对社会种种丑陋的现象,人的内心里总有着些许不满,特别是青年学生,更容易产生愤懑情绪,甚至会对社会失去希望,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践行我们的教育责职呢?
从班主任工作上来看,必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人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这要求我们教师更加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用相互沟通的方式为他们“解惑”,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肯定会有种种丑陋出现,这是必然的,因为这些丑陋现象,人类得以了解丑陋跟美好的差距,才会更好地去创造,并珍惜这些美好的事物。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应该用有效的语言把学生的这种“愤懑”,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在与老师在灵魂深处交融,思想认知上产生碰撞共鸣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民族振兴,国家兴盛,舍我谁责?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进入自觉求知的最佳境界。
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对社会有深刻认知,更应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明天能否真正成为民族的中坚和脊梁,在于我们教师能否将自己的思想通过平常的德育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接触传授给学生,影响学生、改造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周士良老师所说的“学生得到发展,家庭得到幸福,社会得到和谐,国家得到人才”目标。
其次,教育应该是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教育。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特别重视教育明人伦而培养圣贤的社会功能,自觉地把培养国家有用之才摆在首位,产生了无数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抱负的志士,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操的仁人,他们代代用自身的肩膀,扛起民族的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远的不讲,清末民初时所涌现出的那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以身许国的激情和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传承和体现;虽然他们提出的口号有些是反传统的,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却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因此,培养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意识才是今天之教育所应负之责,今天之中国,方方面面所受之冲击,尤其西方文化的侵蚀,不能不让人产生文化消亡的担忧,然而社会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让我们何来底气对抗?当前,要真正实现中国的崛起,必先呼唤起社会的责任意识,重塑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意识,改革这种短视的教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孔夫子与君行,吾道不孤,孟夫子为天下育英才,这种把思想的后继有人当成自己的职责,把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延续作为自己的使命,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可到了今天,我们竟如此短视,不要说追求精神与思想的延续,就是为社会造就一批人才的观念也已不可多得。而周老师的“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观念”,正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使然。
再次,教育应该是美的教育
在与周老师的交流中,他对教育的最高追求“和谐的最高境界——美”,这一点有强烈的共鸣:美在基础教育中的缺失,可能是导致教育出现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教育与美成为永恒的话题,正是因为教育教人辨真假,知善恶、分美丑,只有经过教育的催化与洗礼,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才会提升。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是领略不到美的真谛的,一个脱离社会没有思想的人不会懂得感受美欣赏美,同样,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也无法感受美。
从这个角度讲,教育的美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欣赏美,还包括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过程,特别是教育者之美。而从现实生活来看,教育者之美是最为缺失的,教育者美的缺失导致了教育的简单短视,使得教育过程变得粗暴、功利、缺乏美好。因此,只有注重“美”的运用,才能逐步消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弊端。将机械化的死记硬背转化为灵活可知的、有生命的鲜活的知识;将无视个体差异的同规格教学转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将教师一口喂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参与式学习,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美的诉求。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家庭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