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
我们常常谈到
毋庸讳言,很久以来,有两类教师成为同行关注的焦点:一类是能上课,有技巧,赛课总能脱颖而出;一类是课很平淡,但实用,学生能考试,并取得好成绩。曾有一段时间我把成为这两类教师之一作为目标来追求。但是细细想来,这样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那么有魅力的教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具体地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魅力的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以自己独有的气质去影响学生。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替代教师的人格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心为农民服务,他脱掉长袍,穿上草鞋,和学生一起开荒种地,担水挑粪。他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通过身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人生的道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以身立教,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增强教育效果。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当了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教师奉献出的爱心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盏盏烛光。如果我们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们的地位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教师仅停留在所教学科的现成知识层面上,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就只能扮演“传话筒”的角色,只能培养出思维迟钝、思想贫乏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社会的要求的。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一个没有丰厚而广博的学识的教师是不可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更不可能有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口吐珠玉,旁征博引,讲起课来左右逢源,妙趣横生,学生如沐春风,沉醉其中。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不尊敬呢?
曾经听说有这样一种观点,我很认同:三等教育教知识,二等教育教理论,一等教育教思想。而要教学生思想,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有思想;要教学生有个性,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有个性。正如特级教师李镇西所言:“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老师去培养富有创造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现在的高中学生,他们盲目服从老师时代已经过去,他们会用审视的目光甚至是挑剔的目光来看你做的每一件事,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威信的形式主要通过“言教”和“身教”表现出来。言为训,身为则,而“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教”。教育的崇高目的在于促成人性的觉醒,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智慧得到觉醒,从而逐步走向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的理想境界。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如此,教师的素养就要求教师充满时代特色,要有科学家的严谨,诗人的激情,演员的表演技巧,哲学家的睿智,政治家的精明等品质。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理念才能化成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久远的。
脚下是现实的土壤,头顶是理想的天空,我们怀揣抱负,行走在这片深情钟爱的土地上。与“魅力”结缘,让我们在成就学生理想与希望的同时,成为一名魅力四射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