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道的不可言性与“存在”的晦暗不明性

发表日期:2011/3/18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773

孙李龙

 关于道的内涵、意义、思辨性人们已经讨论纷纭。人们在认识道的时候,特别是在哲学层面上,依旧无法摆脱具体实质物象的影响。道在生成之日起,早已经具备不可言说的特性,这一点,令笔者想到海德格尔的“存在”。海氏的“存在”在认识上也具有晦暗不明的特征,在哲思层面上,与老子的道是有相融相通的本质。

一.“道”的不可言性

《老子》简约五千字,开篇即对“道”作了一番玄之又玄的概说,以致后人的体悟和研究千差万别,互不一致。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出现了认识上和内涵上不同的两个“道”字,第一个是就“道”的本质内涵而言,第二个则是言说的意思。陈鼓应指出 “第一个道字和第三个道字,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在本章它意指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陈鼓应在注释中认为“道”的内涵主要是指“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陈氏主要是从“道”之于宇宙万物的派生以及发展而言。殊不知,老子的“道”从本质上来说,一切实指的定义都不能够把握它的实质内涵。在老子的思想世界当中,“道”是他的一个具有统笼意义的思想体,是老子独具的思想核心。道先于宇宙一切而存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万物皆由道派生出来,道是天地万物的始母,是宗。

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它超越了一切实体物质,超越了造人的神灵,在此,老子将道置于宇宙万物之上,赋予道更为深远广袤的内蕴。而在这里,老子也给道的描述留下千年无法逾越的阐释障碍,人们无法在本质上对道进行详尽的描述和阐释,包括老子自己。道的超越性使其本身脱离了物质的存在状态,变得虚静缥缈,不可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在老子深邃的思想世界里,“道”是一种不能形诸于言语的存在,是不同于世间万物形质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发现,老子的“道”更类乎是一种存在,一种倘若将要言说,只能截取“道”的一个角度的存在,而一言说,道的格也就难免下降。道的这种不可言说性,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在思维的深处具有共同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老子思想领域“道”的不可言性,同海德格尔理论“存在”的晦暗不明性在时间与空间的嫁接和关联上是内在相通的。

二.“存在”的晦暗不明性

“存在”是否有追问的意义呢?海德格尔在《人,诗意的栖居》明确的确认这一追问的要义。意义的追问很多时候必然涉及到概念的定义。对于“存在”,海德格尔认为我们无法从更高或者更低的概念来描述推论它,我们生活在一种存在的领悟当中,然而“存在”之于我们的认识而言,就它的意义来讲,它是晦暗不明的,对此,海德格尔认为“如果有人因此说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那并不是指存在的概念是最清楚的,无须进一步探讨。毋宁说,存在概念乃是最晦暗不明的”。存在的晦暗不明性给予我们追问存在意义的条件。

“存在”的晦暗不明性使得存在在遮蔽与无蔽的间隙里展现澄明的一面。“在作为整体的众在者中间,出现了一个敞开的地方。其中有澄明,有光亮”“多亏了有此一澄明之所,在者才在某些变化的程度上被揭示。但是,在者也只有在澄明者的活动空间才能被遮蔽。”

“存在”的内涵人们可以通过宇宙种种物象来进行对应的阐释,当然,这也只是就某一层面或者某一角度而言,存在本真的全貌依旧被遮蔽在视觉的物象背后,隐匿在人类思维的深处。如同老子的“道”一样,不可道不可名。海德格尔对于“存在”意义的追问,迫使自己在存在本身逼问出那一个存在来。于是,在经过层层的与存在对立面的换视,让存在的意义在存在本身显现,呈现在人类无法用语言传达的思维深处。

三.两者在思维的深度上是相通的。

关于海德格尔是否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在老子“道”的思想的启示下,深入对“存在”的思辨活动,深化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至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海德格尔的亲人完全否认海氏受到老子学说的影响,其儿子曾在研讨会后向曹街京指出这一点。事后,曹氏在和Puggeler的交谈中,Puggeler指出这是海德格尔亲属就保护海氏的形象出发作出的否定。曹氏自己也是认为海氏在思想上多少受到老子的影响,并且对此作出分析:“海德格尔为什么觉得老子思想对他有用?这是因为老子在某些方面和他的思想是相通的。海德格尔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学,这一点和老子是类似的,当然在中国哲学里没有西方这种形而上学的概念。老子主要是要克服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以儒家为代表,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天在人道主义里是被遮蔽的。海德格尔攻击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海德格尔和老子就是在这一点上发生共鸣的”。

海德格尔的思想是否深受老子影响,这一点我们无需多言。但是有一点直接明了的是,海德格尔的著作和老子的思想有着共通共鸣的地方。道的存在和存在的存在一样,都是恍惚晦暗,不明不可名的。两者的认识,人们借助于具体的客观物象,只能窥探其奥秘的一小部分。道的内涵和存在的意义一样,都隐藏在本身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