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人”,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发表日期:2011/3/18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863
 

许晓敏

记得曾听过一位教育家说过,每个班主任在踏上工作岗位前,首先要思考下,“准备做一个怎样的班主任?”当我走上讲台时,我一直在问我自己,我能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呢?“严师”、“慈母”或是“朋友”……因为跟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所以我觉得“亦师亦友”的班主任角色还是比较适合我自己的。

夏丐尊说过:“教育就是一池水,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在当今的应试时代,学生的精神很多都是空虚的,学校就像一部部应试教育的包装机器,把学生包装成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没有个性、空虚的盒子。因此并不是说90后的孩子多么自私,感情多么冷漠。而是从小到大的教育,在他们的脑海中老师只是往他们脑子里装知识的“机器”。于是“爱的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爱学生,就要真正为他们好,为他们的未来着想。这些是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和行动上,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

一、用心爱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爱,是融化学生内心坚冰的太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永不枯竭的动力。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教育者,和孩子们最亲近的老师,只有与学生心连心、心换心,才能得到最真诚的回报。

1.沟通是搭建师生心灵的桥梁

不管在上课或是下课,我都是微笑地面对学生的。我从一开始就跟同学们强调一点,老师是你们的朋友,也是我们这个班的一员,无论在学习上或是感情上的问题,都可以跟老师谈谈。同时,我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交流。

另外,“班务日志”、师生书信和读书笔记也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让老师用心去了解每个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其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

2.爱要体现在行动和语言上

我对纪律问题向来毫不含糊,我会采用圆通的方式来处理,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对于学生,我向来是和颜悦色的,以宽容为主。可偶尔学生还是会犯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笑着请学生到办公室,不是叫他过来训话,而是跟他“聊错误”。通常我跟学生“聊错误”,都是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的?”“如果是性格上的缺点,或是生活上的恶习,想改正吗?”“需不需要老师的帮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因为爱他想帮助他,而不是为了抓他的“小辫子”。这时候的学生通常都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会主动让老师帮助他,监督他。甚至学生会以老师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要拖班级的后腿。让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改正自己,完善自身的行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学生的生活上,我也常常给予他们关怀。先前“甲流”盛行时,班里感冒的人比较多,我就经常在值班的时候买凉茶给他们。三月的阴雨天,很多同学袜子没干,经常穿拖鞋,这样是违反夜修纪律的,于是我就为班里每个内宿的同学买了一双袜子,并告诉他们,老师知道天气不好,大家没办法要穿拖鞋,但天气冷,很容易感冒。所以老师还是建议大家多备几双袜子,如果有同学袜子不够,可以跟老师拿。从那天后,班里几乎没有同学穿拖鞋,也没有同学向我拿袜子。有的同学说,老师对我们那么好,我们怎么还能让老师操心呢?听到学生的话,我发现学生已经渐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了。

二、让学生学会“爱”

仅仅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体会“爱”,学会“爱”进而让他们做到“爱别人,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教育家陶行知有句话说得很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育者,最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之人,而不是没有感情的学习工具。现代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没有自由自在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大自然的乐趣,有的只是家里冷冰冰的电脑和电视,他们缺乏和人交际的基本能力,更加很少与人沟通,父母能满足他们物质上的一切要求,却总是走不进他们的心。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家长、老师给予他们的爱,他们变得只会索取而不懂得去“爱”。他们是一群渴望爱和不知道怎么爱的孩子。这时候,教师的感恩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

1.感恩教育的第一步,让学生体会“爱”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家庭投资中,孩子的教育通常是家庭的主要支出。很多父母因为怕影响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因此很多学生在家像“皇帝”,“公主”一样“滴水不沾”。他们受到像“温室花朵”一样的保护,丝毫体会不了父母的辛苦,渐渐地形成了自私,过于自我的性格,而且心里承受力非常差,一遇到挫折就想放弃,甚至是选择自杀。这些都是爱的缺失,学生不理解也不能体会父母的爱。因此,感恩教育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体会“爱”。感恩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上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或是组织一些班会活动,让学生用书信的方式与父母交流,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2.感恩教育的第二步,让学生在“爱中承担责任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后来想到了一个不错的方法。

建立 “学习小组责任制”,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各小组的卫生轮值、违规现象、学习成绩、课堂活跃情况、作业收缴情况、考勤还有晨跑晚炼的出勤情况来进行评比。每个月选出“冠军队”进行嘉奖,并以锦旗表彰,同时选出最后一名,贴在“乌龟背”上,象征着要踏踏实实地不断前进。通过这个“学习小组体制管理”,小组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竞赛氛围,特别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学习气氛十分浓烈,同时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又相互督促、监督。假若有同学想违反纪律,就会受到小组其他同学的劝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高度的责任感,我不能因为个人不良因素拖累了整个小组。在以“爱为中心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每个同学都明确了自己的位置,也都融入到“爱”的集体中。渐渐地,同学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强,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也在逐渐进步中。因为他们明白,他们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老师的期望,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育的关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用润物细无声的“爱”融化学生心灵上的冰霜,才能撑起一片美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