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Education ideas

昆体良

发表日期:2011/1/22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2159


 

  昆体良(约公元35-95)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公元1-2世纪是罗马教育的鼎盛时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在罗马教育的全盛时期,在教育界因成绩卓著而享有盛誉,并留下系统教育著作的唯一教育家就是玛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他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昆体良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年时代要经常表现出勇敢、有创造力,以创造为乐。”

“一个高明的教师,当他接受付托给他的儿童时,应当首先弄清他的能力和资质。”“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人们通常认为这是教师的优良品质之一……”

“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意愿,而意愿识不能强迫的。”

“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放纵,否则,冷酷引起厌恶,宽容招致轻视。”

(景行编辑)

 

上一篇:荀况的教育思想

下一篇: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