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Education ideas

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之六(01)

发表日期:2011/1/21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709
 


 
“二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郭沫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一、平民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打破“学在官府”,将教育推向民间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主张。两千年以后,陶行知是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到民众教育中去的教育家。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平民教育的宗旨。

陶行知曾经分析 (胡晓风. 陶行知教育文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 96) : 四万万中国人中只有八千万人能读书,三万万二千人不能读书,除掉小孩,还有两万万不识字。他认为一个不识字的人,就象失了耳目一样,什么事都不能办。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在于劳动者的素质,中国富不富,国力强不强,关键在于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平民教育的宗旨。

19251017日,陶行知在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欢迎会上说:“要使百姓成为真正的国民,不外两个方法:一个是普及义务教育,一个是普及平民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使一般小孩都具备国民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平民教育,使一切失学的成人都得到国民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二者缺一不可。”但他又说,“要想普及义务教育,必先普及平民教育”,因为“要办好义务教育,先要教好受义务教育者的父母”,所以“义务教育的根本是平民教育”。陶行知强调,平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使不能读写的非完全的人成为能读能写、智力完全的人”;“使每个同胞完全具有主人翁的知识能力,建设创造性国家就有稳固的基础”。他说“国家是一个大房子,人民是房子的柱子,要想房子不倒,须要柱子健全。读书能力是健全国民的一种要素。”

陶行知认为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他最先学医,后学文、学市政,最后学教育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取教育硕士学位。面对美国老师的挽留,陶先生选择了回。归国途中,陶行知在谈自己的理想时说:“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给妹妹的信中说:“我本来是一个中国的平民,无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渐渐地把我向外国的贵族的方向转移……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那中国的平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他本来可以像其他留学生一样享受上等社会的生活,但是他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之中。回国后,他辞去在大学任教的优越条件,拒绝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毅然走向民间办教育,并且首先从示范教育开始。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教育思想,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为了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教育。这充分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即“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他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共和精义》)“古人说:‘民为邦本。’一个共和国的基础稳固不稳固,全看国民有知识没有。国民如果受过相当的教育,能够和衷共济,努力为国家负责,国基一定稳固。”“中国要想得到国际上之平等地位,非办教育不可。”(《年会感言》)“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大众的国难教育方案之特质》)

“教育的力量与别种力量不同之点,就在教育的力量能够达到个个民众的内心里头去的,他能够使民众自己从‘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自己团结的。”(《今后中华民族的使命》?)“中华!中华!四万万的中华!我们要一心一意地爱她。如果有人要害她,我们更要爱她。中华!中华!振兴中华!”

“人民办教育,为人民的幸福而办教育”,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办学宗旨。1926年他在“我的学校观”中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在他逝世前不久,还一再强调:“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为了帮助老百姓的孩子和一般平民有书读,他除了大办初等、中等教育外,还兴办社会大学。他说:“这么多人要受高等教育,但正规大学数量不多,无法容纳,且大多数都无力进正规大学,因此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的确是件大事。国家应该对他们负责,社会理应对他们负起责任来。”

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就提倡社会力量办学,他说:“不运用社会力量办教育,便是无能的教育”,“不根据社会的需要办教育,是盲目的教育”。陶先生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思想,如此之早,如此之明确,使今天的人们怎能不自叹不如!

他认为,“有钱办学不算稀奇,我们要把没有钱办的学堂办得精彩,才算真本领”。为此他提倡“以有限的财力,办无限的事业,支配经济的人,必须分别缓急,酌量进行”。他在《新教育法》中告诫办学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义无反顾地开展大众教育运动,提倡平民教育,开展国难教育,开展科学下嫁运动,创办山海工学团等等,都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就是为国家振兴、富强,为人民健康发展的教育观,就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

鉴于当时的条件,陶行之创造并积极推广“小先生制”,既推动了平民教育,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景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