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信箱:面临大考我该怎么办

发表日期:2011/11/17 23:13:18    出处:    作者:     点击:962

心语信箱:面临大考我该怎么办

 

心理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就要毕业的高中学生,马上就要面临大考,我真的好紧张。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头晕,无论是考试前后,还是考试之中,总想睡觉,不能集中注意力,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一听到考试分数,我就会头脑发胀,甚至不想读书了。其实,这些题等到考试过后我会做得很好。

 

                        学生张晓

 

张晓同学:

 

  你好!和你一样,与我讨论这样问题的同学最近的确很多。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因为升学考试是你们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可我要说,面对大考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颗平常心,是对考试要有平常心,别太拿考试当回事。常有同学反映说,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场上反倒答不上来,甚至脑子出现一片空白。这是由于情绪紧张过分而引发的超限抑制所致。通俗地讲,就是大脑神经细胞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一旦刺激超过了它承受的限度,它就自动地停止工作,于是,就出现了该想起来的想不起来甚至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你说的头晕、注意力不能集中、想睡觉,也是这种情况。

 

  大脑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一般说,情绪紧张度太低,缺乏强烈动机,认知活动的效率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动机过于强烈,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不高;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才有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就你们目前的学习现状看,一般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情绪紧张度过低的情况不多,令人忧虑的是情绪紧张度过高,造成大脑过于疲劳,降低了大脑认知活动的效率。到了考场上,脑子反倒不听使唤了。

 

  你该怎么办呢?那就是刚才说过的,别太拿考试当回事,对考试要有点平常心。特别是同学们面对期末或毕业升学这样的较大型的考试,更需要拿出平常心。这样在考场上多少就能“处之泰然”了。当你的心态调整好了的时候,你就不再怕考试了。

 

                      心理老师 小王

 

心语信箱:当班长怎么成了同学的敌人

 

心理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中学女孩,本来我不善于和同学打交道。可是,到中学后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一直都积极地协助老师管班上的纪律,老师也很肯定。后来在同学们选举班干部时,我得票最多,老师就让我当了班长。我管纪律特别严,只要谁做了违纪的事,我就把这些人的名字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就批评他们。那时我认为自己做得很对,可是到头来我却成了同学们眼中的敌人。后来重新分班,我又一次当班干部,就不再管班上的工作了,我不想再一次受伤。直到现在同学们和我的关系还是不好。您说我该怎么办?

                                 一个苦恼的女孩    赵华妍

华妍同学:

  你好!我感觉你是个不错的女孩,所以老师和同学们才选你当了班长。马老师以为你的苦恼是因为在有些问题上陷入了认知误区。一是你没有演好自己的学生角色。你首先是一名学生,一定要记住你和大家的关系首先是同学关系,然后才是干群关系。你说你最佩服的是怎样的学生?当然不是仅凭他管不管纪律,更重要的是看他在德智体各方面发展得如何。你是不是光顾了管纪律而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二是你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非角色影响力。作为学生干部,对同学们的影响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你是学生干部这个角色本身,你的话比一般同学的话有影响力;另一方面来自你的学生干部这个角色之外,比如因为你学习特别棒,心眼特别好,等等,同学们愿意接受你的影响。这种影响力与你的学生干部角色无关,就叫做非角色影响力。你是不是对自己的非角色影响力发挥得不够?

  三是没能很好地使用评价标准。大家都是普通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人在评价上容易使用双重标准,对人严对己宽。其实,学生干部需要做的不是首先怎样管好别人,而是首先管好自己,对别人还是需要多些宽容。有句话叫做“打铁先得本身硬”,你自己做得如何呢?

  四是你对“工作认真”的理解有些偏颇。一个学生干部对工作是否负责,不是仅仅表现为简单地向老师汇报同学的错误,而是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想想看,你是不是在上面几点存在认知误区?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认知误区呢?这与你的经历和性格有关。你过去不爱说话,在人际交往上感到了孤独和痛苦,你的人际交往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就以极端的形式表现为你的“勇气”,表现为不顾一切“特别严”地管同学的纪律。这是你在潜意识里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一种方式。而你自己对这些没有清醒的认识。于是,酿成了你今天的痛苦。

  心理老师以为你“不再管班上的工作”的想法是跑到了另一个极端,只能从另一个方面妨碍你跟同学的关系。现在你需要的就是照上面说的进行一下认知调节,以一种自然的平等的心态和大家交往。这样,同学们肯定不会因为你的认真工作而把你当做敌人。

  心理老师在这里也想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说一句,常常进行心理换位,替学生干部想想,就会感到他们也不容易,就会彼此多一些理解。相互理解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心语信箱:怕别人比我学得好怎么办?

心理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总是怕别人比我学得好。我的数学一直都很不错,但是,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在做题的时候,我总要看看别人做出来了没有。如果我做出了一道题,别人也做出来了,我就感到很不是滋味。如果别人做出来了,我还没有做出来,就十分烦躁,感到丢脸,很久不能静下心来做题。我特别怕不如我的同学做出了我没有做出的习题,我感到那位同学要超过我,因而非常嫉妒那位同学。以至现在我很怕老师给我们出题。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而我缺少的就是这两个字。您说我该怎么改掉这个毛病?

                                                  林阳

 

林阳同学:

  你好!我认为你的问题是你盲目与人相比。正是这样的盲目相比,比丢了你的成功感,比丢了你的自信。

  成功感不同于优越感。优越感是和别人相比做一件事情超过他人之后的一种体验。成功感是自己和自己相比做事情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的一种体验,是自己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之后的一种自我评判。成功的体验应该在你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获得。可是,在学习上,学生往往更看重自己的考试名次,因此就成了与他人相比而不是与自己相比。这样,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虽然尽了很大的努力,但因在班上名次没有较大的“前进”,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肯定,无法激起对学习的更大的热情。就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由于这种盲目的与人相比,而丢掉了不少体验成功的机会,而整天在紧张焦虑中生活,逐渐地磨灭了自信,剩下的只是一个“怕”字。你的情况正是这样。你说是吗?

  你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该运用一种科学的比较策略——不是横向地和别人的现在相比,而是纵向地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这种比较策略的好处很多,主要的有两点:

  一是有利于强化自信。不是非要把别人比下去才算成功。

  把别人比下去只是一种优越感。你把它当作成功时,你就很难找到成功的快乐了。因为你比下了张三,还有李四,你比下了李四,还有更多的人。当你和自己比的时候,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收获,有进步。有收获有进步就是成功,这是成功的本来意义。

  二是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从表面上看,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分数和名次上,这使不少同学斤斤计较自己的分数,心理状态也总被名次左右。殊不知,在分数后面真正长久起作用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因此实际的情况往往是:越是直接追求表面的分数和名次,成绩反而提高得越慢。这就是盲目和别人相比的心理走向及心理效应。相反,如果你不再和别人相比而是和自己相比,你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你的心态也是稳定而良好的。这样,你就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努力目标,形成了稳定有序的学习生活方式,你也就能“抛弃”分数和名次,只是要求自己把知识“吃透”,并逐步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一来,你必将在学习上稳步前进。成功可是和自己比出来的呀!

                                                心理老师  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