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心理咨询神秘的面纱

发表日期:2009/12/30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610
一提到心理咨询,除了心理测试、催眠,你会想到什么?有些人会把它与“算命”“有病”联系起来,或者是提供资料、教导、给予忠告、替人解决问题等.的确,在现实中,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着一些误解,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看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病的
有些同学在遇到问题产生困扰时,想到心理咨询中心来求助,但又觉得万一被同学或老师知道了也许会联想到她“不正常”,怕别人说自己“有病”“有心理问题”。也有人认为,到心理咨询中心来咨询,被别人知道了,自己很丢脸,很没出息。终于鼓足了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了,却要在咨询员反复保证下,才肯说出心中苦恼。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咨询员看来是很普遍的。咨询员不会取笑你,而且为你保密。因而同学应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咨询员,开放自我。
误区二:把心理学当作“算命学”
心理老师是当你碰到不开心的事或不知道如何解决的烦恼时,向心理老师倾诉,然后老师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根据你提供的足够信息, 和你一起进行合理分析,再从认知、行为、心理方面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
误区三: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期望
有些人认为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好似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 都能一下打开,我把我的烦恼告诉心理老师,她应该立刻就能帮助我解决。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时间的长短视乎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以及来咨询的同学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愿望。咨询过程中,心理老师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等待你过了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领悟的准备,等待你开始投入,才能陪你慢慢她成长,慢慢地改变。而这过程中,你的种种感受与看法,会受到咨询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你的隐私,绝对受到保密;咨询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心理咨询不像内科看感冒,一剂下去药到病除。
误区四:把解决问题、完善自我的责任推给心理咨询老师
一些同学把心理咨询员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老师,以为老师应该有能耐把它一一解开,而自己不用思考、不用努力、不用承担责任。就象医院门诊,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一切由医生说了算,病人听从、配合,因而许多同学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模式带到心理咨询室。在咨询中我们有时碰到这个问题,来咨询的同学问:“老师,你说我应该选择什么?”或者说,“老师,你说我应该怎么办?你告诉我方法吧!”每当这时候,我就会郑重的告诉同学:没有人能代替你成长,除了你自己。心理咨询员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改变认知、助咨询者人格成熟的作用,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只能靠来咨询的人自己去完成。 “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而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员,是推卸责任的表现,解决不了问题。
心理咨询是什么呢?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它可以使来咨询的人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启发、有所变化,在心理咨询员的帮助下,自己找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学习、人际关系、自卑感、 恋爱、就业等问题在心理咨询中都是常见的。
对于高中生,可能高一同学更多的是面临一个适应的问题:刚从初中升上高中,周围的环境不一样了,同学不一样了,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了,学习成绩在班级里面的排名不一样了,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一些烦恼和心理问题。高二的同学,与同学的交往这一方面也占了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高三的同学,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学习问题,可能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了,感到很焦急;学习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更合理些,也感到有点烦、、、当然,还有一个三个年级的同学都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恋爱问题了。有时候,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同学,犹犹豫豫的告诉老师,自己很烦恼,想来咨询,讲了很多关于学习的问题,老师感到那都不是重点,于是问同学,你是不是还有一些烦恼还没讲出来,同学终于鼓起勇气告诉老师,自己早恋了,碰到一些问题,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不管是关于学习、同学交往还是恋爱问题,如果你感到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何不向找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无论什么问题,老师都会尊重你,为你保密,耐心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