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韵之声

发表日期:2011/3/18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648
 

  黄婷婷

爸爸是个“超级潮剧粉丝”,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随心所欲地唱着他钟爱的潮曲,定时收看《梨园群英会》,有时甚至去参加《潮人潮腔唱潮剧》这一档广播节目。他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戏迷聚在一起,彼此讨教一番。那天晚上,他心血来潮,说要叫上几个知音来切磋切磋技艺,说实话,我就是在这浓厚的潮曲文化氛围中长大,对于家里的那些名家金曲中的唱词,早已滚瓜烂熟。

对于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主持人”这重要身份当然非我莫属啦!于是,我拿起话筒,一本正经地说道:“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首先,我给大家简要地介绍这古老的潮剧的发展概况。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分布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它的形式与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剧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枝镜记》、《苏大娘》、《金花女》、《龙井渡头》等。好!下面我们有请先生为我们带来一曲《柴房会》中唱段《听冤魂言来伤心寒》。

先生精彩表演结束后,我便问道:“先生,请问您知道潮剧有什么艺术特色吗?可不可以向大家介绍介绍?”

先生胸有成竹回答说:“从角色上看,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唱腔是以曲牌连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合体制,至今仍保留这一唱众和(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在他这淋漓尽致的讲述后,我尴尬极了,想想自己根本是在“班门弄斧”,我也感到心悦诚服,难得他对潮剧了解得如此透彻,所以我们把掌声再一次送给了他。

爸爸也不甘示弱,一曲《韩文公冻雪》博得众人的喝彩。爸爸说:“除了在角色,唱腔方面突出,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潮剧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叹婉转,善于抒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二三十年代,竹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非常感谢大家的精彩的表演和解说,从而也使我们对潮剧这一剧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我们更该大力弘扬与培育这方面的人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520,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天晚上,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海洋中。我想,正是由于他们对潮剧有着共同的追求与渴望,才使古老的潮剧艺术焕发青春活力!(本文获高二历史组“潮汕文化”论文评比二等奖)

 

上一篇:英雄气

下一篇:行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