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尊严和时代精神的公民

发表日期:2011/1/26 0:00:00    出处:    作者:     点击:604
 

培养有尊严和时代精神的公民

高焕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这是不需要说明的,是教育的共性。但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却有不同认识。作为高中段教育,已经逐步变成普及教育,不是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根本的目标是培养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教育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要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低头哈腰的人下人,要做人中人。”不要“抱着书本而忘了人生”,“千万不可忘了‘培养合理的人生’乃是我们真正的宗旨。”具备良好素质的“人中人”,就是有尊严和时代精神的公民。

有尊严的人,不一定是发大财、做大官的人,不一定是出人头地的人。但是,有尊严的人,应该是懂得自爱、自尊、自立、自强、自新的人。自爱、自尊是尊严的基础,自立、自强、自新是尊严的基本保障。有尊严的人,应该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有尊严的人,应该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规范的文明人。有尊严的人,应该是有志气,有骨气,明辨是非,坚守正义的人。有尊严的人,应该是有自我意识,成才意识和超越自我的成就意识。有尊严的人,应该是有价值的人,应该是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发展权的人。尊严,是人格的高度,不是金钱的高度和地位的高度,不是学位的高度。它们是有联系的,但是不是等同的。尊严,适合于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地位的所有人。20092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关于就业的问题时,温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如果不能就业,就没有尊严!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将会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

什么是时代精神?民主意识、公民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多元价值观、宽容合作、多元共存、兼容共享、社会责任与志愿精神、全球意识、生态意识、等等都是时代的精神要素。新时代公民,不仅要有时代精神,还要具备时代所需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有健康的身心,具备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感等。

这里突出的是公民,而不是精英或是其他。其基本理念是:

其一,高中教育已经逐步成为普及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呈现多元化倾向,而非以单一的普通高考为目标。高中毕业无论去向如何,公民意识的建立和公民素质的培养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高中毕业生,大都已年满十八岁,已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高中教育应该强化法律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公民这个概念反映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固定的法律关系,属于某一国的公民,就享有该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可以请求国家保护其权利;同时也负有该国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并接受国家的管理。培养公民并不是降低培养标准,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优质的公民,只要培养了优质公民,就是优质的教育。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 参与意识、 监督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法律意识(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纳税人意识、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公共精神、自主、科学理性精神、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等,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培养目标。所谓现代意识,是指能够适应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思想、知识修养、伦理道德和文化心理素质的总和。显然,这是应试教育、备考教育所不具备的。能考取大学的同学的尊严意识和公民意识,相比考取大学的同学更为重要,更值得关注!

其二,就是要培养“人中人”,就是有修养,自尊自信,会学习、会做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爱人类、爱自然、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而不是培养陶行知先生批判的“人上人”或者“人下人”。当今高考背景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人上人”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价值导向,谓之沉渣泛起实不为过,这是一种倒退。当今的教育,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人中人”就是有尊严的公民。我们尊重多元价值,坚持多元智能,照顾个性需求和发展,努力造就有尊严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