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情”绵延,大爱无疆

发表日期:2012/1/12 16:15:32    出处:    作者:     点击:698


“侨情”绵延,大爱无疆

——岁末感怀兼新年祝词

高焕祥

 

   “日月忽其不远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倏忽,龙年将至。屈指算来,学校搬迁至新址已有五个春秋!五年来“一路狂奔”,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致无暇感怀。毎到岁末,虽都提醒自己总该写几句祝贺之语,但终因事繁才拙而作罢,世俗之谈,实不愿为之。

    承蒙海外侨胞、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关怀,新老校友关心,加之全体同仁共同努力,学校得以健康发展。由学校董事长投资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有望龙年秋季竣工;学校55周年校庆庆典亦将同期举行。在此,特向海外侨胞、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新老校友、学生家长及全体师生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新年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作为侨中建设的后来人,虽建树不多,但有感怀可表。能与“侨校”结缘,甚以为幸。侨胞捐资建校与郑建明先生投资兴学,都源于相同的桑梓情怀和家国之爱。情之所感,多有思索。我对“侨”字内涵,渐生独特感受——“侨”源于“爱”。因为心中有爱,因为爱之根系难以割舍,而至家国乡情连绵不断,经久不绝,才有“侨”文化产生。若人如一般动植物无人文情感,无精神寄托,安于迁徙之地而不知从来,则“侨”文化不生不存。

       此理见诸吾乡,侨情(赤子之情)无处不存,随处可感;证诸吾校,更是何其贴切恰当!吾校因何而诞生?爱也!正是深厚绵长,历久不衰的故土之情、家国之爱催生了侨中,并滋养了侨中!时序更替,情势剧变,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下,同样是这种一脉相承,根植于乡土的赤子之爱,使侨中一跃而强,迅速跻身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列!即将于龙年面世之幼教、小学、初中,皆以“侨”字命名,正是“常怀反哺之心,永志感恩之情”之举!此所谓“侨情绵延,大爱无疆”!此亦为吾校校史之灵魂!

       或言新、老侨中无关,实则不然!如若无关,新校为何冠以“侨”字?新校冠则冠矣,再建之幼教、小学、初中何以还要冠以“侨”字?侨中与时俱进实行改制,不仅使自身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是国家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其实,侨中改为民营,比由政府举办更能体现学校传统与特色,更有利于彰显与传承大爱情怀,更有利于把这种爱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如前所述,“侨”即是“爱”!“侨”之爱不惟能济贫兴校,且亦足惊天地、泣鬼神!回想海外华人华侨投身辛亥革命、援助抗战救国、襄助新中国建设、助力改革开放,四次爱乡邦之盛举,任何嘉许都不为过。此爱跨越历史,超越区域,岂是校址咫尺之迁就能阻隔的?

       学校所育皆社会公民,此之谓“教育为公”;换言之,教育永远是“属公”的。新老侨中的变迁,改变的只是办学体制和经费来源,就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其社会功能而言,未曾发生改变。百年以上老校,皆起于宋元及至清代书院,千百年朝代变迁、制度更替,其历史均为后世办学者和就学者所认可;如清华大学是清政府用美国所还庚子赔款所建,新老清华人都以同为清华人为荣!同理,我们也应该以同为侨中人为荣……校史还在延续,校魂一脉相承,既成的事实不会改变,正如我们的父母无法改变、家乡无法改变、祖国也无法改变一样!

    最好的纪念不是怀旧,是创新;最好的继承不是排异,是发展!如果不能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纪念就会变成哀殇,继承也只能成为梦想!我深信,无论老侨中人,还是新侨中人,都愿闻侨中改革创新、健康发展的铿锵之音,而不想听追思的哀歌!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壬辰龙年,学校将迎来多项大事、喜事!辞旧迎新,反思以往,谋划未来,皆以“侨情”系之。适逢龙年55周年校庆,唯望吾校前程似锦;祈盼海外侨胞、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离退休教师、各届校友,届时莅临侨中,参加庆典之礼,共叙“侨情”,同享喜悦,再绘新篇!

    谨以此文,勉为新春祝贺之语。言辞或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敬颂安吉!祝龙年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