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爱乡之心 依依桑梓之情

发表日期:2012/1/12 15:51:03    出处:    作者:     点击:1574

拳拳爱乡之心 依依桑梓之情

——校史文化与校本文化的关联

高焕祥

总结校本文化传统,就是结合本校发展史,挖掘、概括自身的文化基因,加以提炼和升华,进行倡导、巩固、放大,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揭阳华侨中学创办于1957年,是由东南亚华侨捐资兴建,并且持续捐资、逐步发展起来,学校50年的发展史,就是海外侨胞50年的爱乡、爱国史。学校5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海外侨胞浓厚、绵长、深刻的桑梓情怀、家国情感。这种情感是值得大书特写的情感。在粤东地区,每个市,甚至每个县,许多乡镇和村庄,都有华侨学校,可以说有数不清的华侨学校;在整个东南沿海地区,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正是上述家国情感的具体体现。在今天新的形势下,由当地企业家出资办学,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民营企业家的这种办学行为,与海外侨胞捐资办学的行为,其根本动因是一致的,家国情感是相通的。新侨中是侨中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侨中步入辉煌的新的起点。侨中的历史不能隔断,尤其是这种爱的传统和情感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概括:揭阳华侨中学是爱的产物,它因爱而产生,又因爱而壮大,并且还将因爱而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体现爱、传播爱的事业。学校应该将这种爱的传统发扬光大,将这种爱的精神传播放大,将这种爱的情感注入师生员工的灵魂。这是人文情感的最好写照。

自古以来,思念家乡故土,感怀前辈故人,是我们的民族传统。借“桑梓”代家乡以抒发思乡怀古之情的诗词作品众多。若拓展到“故乡”、“故园”、“梓里”、“乡国”、“乡邦”、“乡关”、“乡井”等词汇,相关诗词作品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如此即可生发出丰富的校本课程出来。


唐·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逮承云雷后,欣逢天地初。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

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

朽木不可雕,短翮将焉摅。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相看非旧颜,忽若形骸疏。

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于。忆我少年时,携手游东渠。

梅李夹两岸,花枝何扶疏。同志亦不多,西庄有姚徐。

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追念甫如昨,奄忽成空虚。人生讵能几,岁岁常不舒。

赖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我视听遣,自觉尘累祛。

何事须筌蹄,今已得兔鱼。旧游傥多暇,同此释纷拏。

   

唐·张说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太原俗尚武,高皇初奋庸。星轩三晋躔,土乐二尧封。

北风遂举鹏,西河亦上龙。至德起王业,继明赖人雍。

六合启昌期,再兴广圣踪。传呼大驾来,文物如云从。

连营火百里,纵观人千重。翠华渡汾水,白日崒罕峰。

枌榆恩赏洽,桑梓旧情恭。往运感不追,清时惜难逢。

 

唐·柳宗元 《闻黄鹂》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

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

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乡禽何事亦来此,

令我生心忆桑梓。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唐·李德裕 《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金陵作)》   

昔我伊原上,孤游竹树间。人依红桂静,鸟傍碧潭闲。

松盖低春雪,藤轮倚暮山。永怀桑梓邑,衰老若为还。

 

明·王守仁 《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

古洞閟荒僻,虚设疑相待。披莱历风磴,移居快幽垲。

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穹窒旋薰塞,夷坎仍洒扫。

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

 

南宋·史达祖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南宋·沈瀛 《减字木兰花》(谢人和词)

必恭敬止。老子甚为桑梓喜。骏马争风。诗卷人人数百通。

斗杓挹酒。齐祝乡人箕翼寿。天若言何。更乞文星下照多。

 

清·杨无咎 《青玉案》

南州独数多名士。谁富贵、归桑梓。昼锦如公难比似。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行须勋业超青史。再侍宸帏任非次。醉袖尽教春酒渍。明年此会,寿觞欲举,百拜君王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