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构建精神家园
——我校举行第九届读书节思想文化专题报告会
作为第九届读书节的压轴活动,11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胡骄平教授在体育馆举行了题为《儒释道: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思想文化专题报告会。高一、高二级3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报告会由高焕祥校长主持。
会上,高焕祥校长强调:“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遗产!一个人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要构建精神家园,就要有思想文化!”目前,我校正在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今天的报告会,就是其中一场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教育部今年发布了《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其中的发展核心素养便包括学生的人文底蕴。”在说明本次开设报告会的目的之后,高校长为我们隆重介绍了本次报告会的主讲嘉宾——胡骄平博士。
在讲座中,胡骄平教授以《儒释道: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为题,从“何为儒释道”展开,由儒释道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引出话题,为学生讲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详尽地介绍了儒道佛三家。首先,胡教授为学生阐述了在春秋战国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的大背景下,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儒道两家。胡教授提到了儒家的思想脉络,即仁学——神学——理学——心学,并穿插介绍了国人以及西方学者对孔子的崇拜;而在谈及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过程中,他又重点介绍了孔子的“仁”、“礼”思想及儒家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接着,他从“世人说道家消极”这一说法切入,提出“道家不消极”这一主张,为学生介绍了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并指出“不同于孔子的‘亲亲,仁也’,老子提倡按照自然规律实现公平”。最后,胡教授还为学生讲了佛教的主要思想学说及其源流,通过对儒释道三种思想文化的总结说明:“在人性问题上禅宗主张所有的人都先天具有善和慧的本性,这种人性论证是他们的‘无念’和‘顿悟’之说的出发点。”
胡教授的报告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学术和认识高度,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儒释道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们都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净化人们精神世界的和谐思想,其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精神资源,应该成为指导学生生活的坚实的理论。本次的专题报告会让学生享用了一次“精神大餐”,它给了学生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学理上的收获,二是思想上的启迪。它不仅能使学生从中领略儒释道文化的深厚底蕴,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儒释道精神内涵中可以“古为今用”的积极因素,还能使学生意识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价值作为其身体力行的基础的重要性。